罗马,在西方人眼中既是一座城,又是一段历史;既代表着一个文明,又象征着一种传统。
相比希腊文明在由奴隶主民主政治向大帝国转型的失败中消亡,古罗马以征服者姿态出现并全盘接受了希腊文化,并在其帝国时期不断充实创新。
西方古代园林阶段是规则式园林发展阶段,也是西方园林形成的启蒙期。
作为该阶段中的重要过渡,结合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结构、物质基础、文艺发展、知识成就、生活风俗、社会风尚、宗教信仰以及在演进过程中的国家制度、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来研究古罗马园林,有利于全方位的透彻分析其园林的起源、特征、发展等,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园林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认为:古希腊人在哲学,戏剧,艺术,城市规划,绘画,雕塑建筑等方面都是开拓者。所以,古希腊园林建设就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结合,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园林布局也采用规则式以与建筑协调融合。
1.1 自然因素
古罗马地处山地丘陵地带,山间有少量谷地。气候条件较为温和,夏季闷热少雨,但山坡上比较凉爽。因此古罗马园林的选址常会考虑气候因素,选择遮荫凉爽的半山腰。
1.2 政治背景
古罗马先后经历了王政时代的氏族社会,到奴隶占有制社会,到共和国时期的共和制以及实为帝制的元首制。在绝对君主制统治下,对权力、法制和秩序的尊重,其园林布局也呈现严谨、规则的中轴线对称格局体现,其专制独权特点,传达秩序与控制意识。
1.3 经济发展
从共和国建国到成为地中海霸主的几百年间,园林建设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在罗马帝国初期,社会安定,人民幸福,随着和平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人民的生产经验和技术交流频繁,农耕业、手工业等发展迅速。
鼎盛期过后,被北方日耳曼民族入侵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贸易发达,园林建设开始步步兴起。
1.4 思想基础
受古希腊影响,古罗马在哲学思想方面以人本主义和理性主义为主。罗马人在大量引进希腊诸神和神话的同时,将其与原有的罗马神合二为一,形成了具有古典色彩的“神人同形同性论”。
其中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也决定了罗马祭祀园林在规模宏大严肃的同时,更注重公民的多方面需求和公共园林的多重功能。
理性主义则对其园林整体规则起到决定性作用,要求客观、科学的对园林选址和周围环境进行分析评价,以得出最适宜客观环境的园林形式,并利用人力适应和改造自然使自然为人工服务。
1.5 民族文化
古罗马在文化渊源上与非罗马文化密切相关。罗马通过对非罗马人的军事征服使罗马政权在当地合法化。将其质朴务实的民族精神贯穿其中,也体现在其园林建设注重实用性的特点上。
罗马声称要征服全世界,并成功地把许多不同的文明和种族纳入自己的统治,罗马人便开始与“罗马世界”以外的人交流,因此在园林特点上,罗马园林集众家之长,从整体和细节都可考究到其继承的源头。
1.6 艺术创作
古罗马时期的古典艺术以写实为主,在雕刻与绘画方面艺术造诣颇深。在继承希腊古典浮雕的基础上,以写实和求真为基本创作方向,并广泛应用于园林之中。
在绘画方面,最初的绘画艺术作为墙面的彩色装饰,之后演变为用古典柱廊结构作为画框分隔墙面,绘画内容以写实风景为主来增强空间感连通室内外景色。
对风景画的爱好,一方面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一方面增强了古罗马园林与植物和自然的联系,也使其园林风格不像其他古国那般规则生硬。
1.7 早期园林
古罗马早期出现以生产食用为主的果园、菜园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园中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
公元前2世纪左右,广泛吸纳各地造园技艺和风格的同时,古罗马才有了真正的造园事业。继承并发展了埃及、古巴比伦、西亚等各式文化及规则式柱廊园的园林特色,体现井然有序的人工美。
2.1古罗马园林总体特征
古罗马园林从类型上分为庄园、宅园和公共园林。选址上受地形影响,多依山就势辟台造园;总体特征深受希腊园林和古埃及园林的影响,体现人工秩序美,多呈规则式布局,强调正面中轴线效果;注重建筑内部与自然的融合,借雕塑、绘画等手法将自然之境收入其中。
植物方面以规则式种植为主,注重造型艺术和花坛设计,常以低矮绿篱构成规则图案;设有迷园,内有图案复杂的小径及各种石材铺路等,作为园中娱乐。
2.2 庄园
在罗马城中,早期几乎没有园林存在,别墅庄园大多建在郊外,供罗马贵族日常的享乐消遣。随着东方的奢侈之风传入罗马,希腊的柱廊园特征也得到继承,贵族们纷纷效仿在郊外建造庄园,分为宫苑和贵族园林。
宫苑多坐落于罗马城附近景色秀美的山坡上,依山走势而建,并没有明确的景观轴线。在临近建筑的地方,善于利用地形高差设置观景平台等,建筑与园外风光融洽和谐。
以哈德良山庄为例,柱廊园位于山庄的中心位置,由柱廊围合成长方形,与雕像结合,成为整个山庄的视觉焦点。贵族园林在布局上与宫苑类似,采风采光条件较好,善于运用借景手法,将海滨和山坡上的美景引入园中。
以罗马富翁小普林尼所建的劳伦提努姆别墅为例,园林以别墅建筑为中心展开,整个观景范围以柱廊围合;整个园林外围以植物环绕,重视建筑与自然相结合,以及植物观赏与实用性相结合。
2-3 宅园
古罗马的宅园有三进院落构成,前宅后园整体为规整式,分别为用于迎客的前厅、家庭成员主要活动的场所柱廊式中庭及露坛式花园。
与庄园不同,宅院的布局呈规则几何形对称,有明显的中轴线。从庞贝古城遗址绘制的宅园图可知,整个院落中轴对称,水的布局形式也呈轴线两边对称,分别设置水池、喷泉和祭坛等。
2.4 公共园林
古罗马的公共园林按功能类型可分为竞技场、浴场和剧场等。竞技场虽继承了希腊竞技场圆形的外形,但由于罗马居民并没有像希腊人那样爱好体育,竞技场少数用于角斗和斗兽,多数供人民散步休息,注重层叠的柱式和列拱组成立面设计。
罗马人普遍嗜好洗浴,城市中建有公共浴室,规模大且功能完善,内设音乐厅、图书馆、室外花园等,追求空间效果和华美装饰的多样化。
露天剧场呈半圆形,舞台楼阁为多层结构,利用地形设置观众席,在功能与形式上都具有较高成就。
罗马城市没有较大型的城市公园,但在城市规划方面造诣颇深,城市广场、公共建筑和附属花园等代替了城市公园的职能,弥补了城市公共园林的不足。
3.1 借助自然与模仿自然
古罗马人面对客观自然条件,更多的是在其民族精神影响下适应自然,借助自然之物来美化人工环境阴;古代中国园林在尊重的基础上,崇拜并模仿自然,力求与自然合二为一。
例如在园林选址上,罗马依山就势,利用地形设置台地和进行植物配置,打造不同的视域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也强调“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并根据地理位置和邻借条件的不同设置主题园。
在花园设计上,古罗马以建筑为主体在其周边设计规则式小花园,花园周围是不规则的菜园、果园和林地等。其中在植物运用方面,不以观赏花卉的自由生长状态为目的,而将其作为一种素材服务于建筑环境。
而中国古代园林,无论是果园、菜园还是小型作为娱乐观赏的园林,是建筑配合自然环境而进行,重视植物自然生长形成的层次、意境。
在园林小品方面,古罗马庭院中的雕塑为崇拜神灵起到装饰效果,并利用自然景物作为其核心雕塑的背景烘托氛围;而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山石小品常有“传情”之意,有法无式,变化百千,模仿自然山体和风景气势,深化园意。两者在对自然同样尊重的态度下,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造园。
3.2 奥古斯都与汉代皇室
除了对待自然的态度不同,古罗马与古代中国从统治阶级思想到宫苑、公共园林的公共性建设所呈现的特征也大相径庭。奥古斯都是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在其统治时国力强盛,园林建设作为奥古斯都文化政策的重要一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巨大发展。
以罗马广场为例,作为帝国首都的心脏和最重要的城市橱窗,奥古斯都在凯撒扩建广场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项目赋予广场更多功能。
例如元老院议会厅、凯旋门等,注重建筑外立面的奢华效果,以及拱廊、纪念柱和纪念碑等围合形成的庄严富丽的氛围,但这些建筑都属于公共建筑性质,庙宇殿堂皆位于大庭广众之中,供较多公民观赏,市政设施也供其使用。
奥古斯都本人在作风上也并不张扬,对自家住宅自始至终不搞装修扩建,在这些辉煌雄伟的公共建筑上也发扬古罗马惯有的质朴坚定精神。
在中国秦汉时期,国家内忧外乱,皇帝通过武力和意识形态方式来巩固统治。
汉武帝时期,迷信方土,皇帝各地巡游为自己树碑刻石。在城外修缮娱乐宫殿,通过阁道连通未央宫,长安城较为封闭,其内也没有类似论坛、剧场、竞技场的公共园林,东、西两市虽为公共“市场”也大多被官府作坊占用,园林的修建并未考虑百姓需要。
皇家园林极尽奢华,皇室院落数量庞大,尤其是秦王陵墓相当恢宏浮夸。
综上两者相比,在园林建设方面,罗马帝王更注重公民需要以及公共园林建设,汉代王室则沉迷皇家宫苑的奢华富丽;在罗马帝国,供市民活动的公共园林空间较为充裕便利,在汉代则规模小、功能单一且“公共”特性不足;
罗马皇帝通过在公共园林中的祭祀仪式和平民百姓沟通,汉代缺少平等文化的对话,在园林建设方面与平民隔离缺少互动性,汉代园林的公共性较差等,两个帝王时期的造园特色深受专制和民主文化的影响。
这也说明,园林形式和艺术的形成,是自然条件、社会发展、宗教思想和民俗风俗等多因素的综合产物。
作者认为:花园是美好的象征,无论哪一种风格的花园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并不存在地位高低之分。古希腊园林拥有长远的历史感,在时间流逝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哔咔漫画
4.1 野心勃勃的继承者
从王政时期开始,频繁的内忧外患使罗马民族的主要重心在军事生活上,由于罗马人在宗教信仰方面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使其在吸收外来精神文化与艺术方面也比较开放。
在建筑风格上,罗马几乎完全继承了希腊园林的列柱廊式风格;在园林布局上,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的规则式园林;在植物空间营造上,继承了埃及宫苑中对绿篱的应用,整形修剪然后用作空间划分和视线阻隔来塑造空间等。“
为我所用”并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而逐渐发荣滋长,古罗马始终在为西方古代园林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2 继往开来的开拓者
罗马人博采众家之长,在共和国初期以吸收和学习希腊文化为主,但并不是被动和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在园林建设上,古罗马的园林艺术虽然吸取了希腊规则式柱廊园的特点,却在模仿的基础上提倡创新、实用、奢华,强调个性。
例如在神庙园林中,希腊以建筑为主压倒一切,而罗马在承袭其风格的基础上更参考文献注重创新性,建筑与地形地势结合紧密,注重植物的运用和功能复合型的打造。
随着东方骄奢淫逸之风的传人,罗马人并没有纸醉金迷般的奢华园林,而是在其高超技艺和美学基础上,结合其质朴务实的精神建设美观且功能完善的实用性园林。
在吸收和“拿来”的同时,一个具有罗马特色的园林文化也就此形成。在广泛吸纳的同时有所回避扬弃,保持自身文化的生机勃勃并开拓新的形式和成果,其建筑结合自然的做法,为之后意大利台地园的起源奠定了基础。PICACG
对花卉专类园与迷园的设计在欧洲广泛流行,雕塑与艺术在园林中的运用水平较高,园林内水景工程的水工工艺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可以看出,古罗马无论是在园林建设还是其他方面,都秉承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视创新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园林理念和建造技艺,对后世欧洲乃至世界的园林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继承优秀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前提,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古罗马园林的整个发展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在其传统园林景观中体现的场所精神与场所氛围,是古罗马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古代宗教、权力的建筑形制的认同,也是当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对生态环境的尊重与依赖。
其空间艺术具有的继承美、创新美、秩序美、和谐美等的整体形象,为后世园林美学艺术和实用艺术提供了优良范本,也对世界园林建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中国园林的发展中,应多注重园林空间与大地的契合、地域特色和文化精神的表达,在借鉴西方园林设计方法的同时,注重自身园林体系的合理与和谐,使中国的造园思想焕发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论古希腊文明对现代设计的影响》
《神话对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影响》
《基于神话传说的中西方古典园林结构“法式”探讨》
《迷宫的艺术特征探析》
《西方园林中绿篱的空间营造作用浅析——以罗马美第奇庄园为例》
《西方古代至19世纪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演变》
《欧洲古典园林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中西古典园林艺术风格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