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树生长的土壤里,提供必要的水分、营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益,需要加强土壤管理,不断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在不用或少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条件下正常健康地生长。在无公害的茶园土壤管理方面,更需做好土壤覆盖,耕作松土,间作绿肥,行间饲养蚯蚓等。
1.土壤覆盖 茶园进行土壤覆盖,可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加土壤蓄水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抑制杂草滋生,保持土质疏松。覆盖茶园行间土壤的取材要因地制宜,可以使用麦秆、豆秸、绿肥、稻草、蔗渣、薯藤及野草等。如采用野草,应在未结实之前刈割,以免将野草种子带入茶园。新鲜的野草应先曝晒后使用。
铺草的厚度,以铺草后不露土为原则,最好是满园铺。如草源有限,可铺茶丛附近,或先满足土壤保水性差和茶树覆盖度小的茶园哔咔PICACG漫画。一般幼龄茶园每公顷铺鲜草30~40吨,成龄茶园15~20吨。铺草厚度约为8~12厘米。
平地或梯式茶园可将铺草撒放在行间,稍加土块压镇。坡地茶园宜沿等高线横铺,成覆瓦状层层首尾搭盖,并注意用土块固定、压镇,以防风吹和雨水冲走。对刚移栽的幼龄茶园,铺草宜紧靠根际,还可起到护苗作用。
以保水防旱为主要目的茶园铺草宜在旱热季节到来之前进行。一般在高山茶区或高纬度茶区既有旱害也有防冻所需,最好全年进行,可减少中耕松土与除草。新垦地的移栽幼龄茶园,都宜在茶苗移栽结束后立即进行铺草。
2.耕作松土 茶园在生产季节进行适当的耕作,可以保蓄水分、及时除草,疏松土层,增强通透性。但也会由于耕作伤及茶根和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为此,需要根据不同土类、土壤性状、杂草繁生情况,选择适当的耕作方法及时间。
为了耕作少伤茶根或不伤茶根,一般以浅耕为主,破除表土板结,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及清除杂草。耕作时在茶行中间稍深,靠近茶根则稍浅。对于没有条件铺草的茶园,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一次浅耕,根据杂草生长与土质情况,夏、秋期间再进行一两次浅耕,使茶园表土疏松,通气良好。到全年茶季结束后,每年或隔年,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深耕,深度20~25厘米。深耕采取茶行中间深,丛边浅。
这时深耕,也会引起一定程度的伤根,由于茶树地上部分生长已将进入休眠期,不会影响当年茶叶产量。通过秋冬期间,茶根逐步地恢复或再生,对茶树生长影响不明显。但深耕的时间需在茶季结束后及早进行。长江中下游茶区以9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为宜。对于长期铺草、杂草很少、土壤较松软的茶园,浅耕次数可以大大减少;对于肥培管理条件好,茶树封行,耕作层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富于团粒结构的茶园,可以不必深耕。
我国还有些丛栽的旧式茶园,在伏天8―9月作25~30厘米深的深耕,一方面能把茶园中生长茂盛的杂草深埋作肥料;另一方面能把茶园下层的心土翻到表面经烈日曝晒和风化,使之熟化,提高肥力。这种耕作被称为“挖伏山”。对旧式茶园提高产量是个经验,应该重视,但不宜适用于条栽茶园。
3.间作绿肥 幼龄茶园间作绿肥,可以一举数得。首先,可增加行间的覆盖,降低地表径流,增加雨水渗透,减少水土流失;其次,选用豆科绿肥有共生的固氮菌,可以固氮,增加土壤肥力,加速土壤熟化;第三,茶园间作绿肥能改善茶园生态条件;此外,也是一项自力更生解决茶园有机肥料的有效措施。
作为茶园种植前先锋作物的绿肥,在选择时尽量用耐瘠、抗旱、根深、生长快的豆科,如大叶猪屎草、决明豆、怪麻、羽扇豆、田菁等。1~2年幼龄茶园,可选用矮生或匍匐型豆科,如小绿豆、伏花生、矮生大豆等。2~3年幼龄茶园可选用早熟、速生的豆科,如黑毛豆、乌豇豆、泥豆等。
华南茶区在夏季可选用秆高、叶疏、枝干伞状的豆科,如山毛豆、木豆等。江北茶区在冬季可选用毛苕子等。茶园坎边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长江中下游茶区宜种紫穗槐、知风草、霜落等,华南茶区宜种爬地木兰、无刺含羞草等,江北茶区宜种紫穗槐、草木犀等。
茶园间作绿肥,不仅要求绿肥高产优质,更重要的是不能妨碍茶树的生长发育,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为此,合理间作方面要注意做到:一是适时播种绿肥。凡茶园冬季绿肥,在长江中下游茶区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为宜;春播夏季绿肥以4月上中旬为宜。南北茶区因气温差异,可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
二是合理密植,以尽量减少绿肥与茶树之间的矛盾。如在长江中下游茶区幼龄茶园1年生的茶园间作3行绿肥,2年生的茶园间作2行绿肥,3年生的茶园间作1行绿肥,4年生以后的茶园不再间作绿肥。由于绿肥品种不同,茶树长势各异,间作绿肥的行数及株距,也需因地、因园、因时而制宜。三是及时刈青。茶园间作的夏季绿肥中有的株体高大,后期生长迅速,吸收能力强,常在光照、水分、通风上妨碍茶树生长;也有的蔓生绿肥,藤蔓缠绕茶树影响其生长。这时,就需及时刈青割埋。豆科绿肥处于上花下荚时割埋最好。有的为了经济效益而采取采收部分豆荚后翻埋,但切忌完全老化而使绿肥失去应有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