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 则
第1条 目的。
软土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新建项目常常遇到各种软土场地和回填土,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地基沉陷以及路面和构筑物的开裂。为便于各区域公司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掌握软土场地常用的技术措施,特编制本"设计施工要点"。
第2条 范围
本要点适用于三盛地产集团所有存在软土场地问题的新建、在建项目。
第3条 工作职责
各区域设计部、项目部在开工前应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结合本要点进行软土场地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并报集团设计工程部审核。
第4条 定义哔咔PICACG漫画
4.1软土场地是指由饱和淤泥、饱和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等构成的场地,软土一般具有很低的抗剪强度、很高的压缩性和弱透水性,容易发生较大的沉陷。湿陷性黄土是粉粒颗粒组成的黄色土,受水浸湿即发生显著下沉,强度降低。人工填土是指杂填土和素填土,不密实的填土受水浸湿后有显著下沉。
4.2工后沉降是指工程完成后,由于地基固结而发生的累计沉降。
二、工作流程
第5条 软土场地工作流程
对于存在软土场地的开发项目,应按要求进行场地勘查查明软土地质情况,建筑物本身的地基基础设计、基坑支护设计均由设计院设计出图,区域公司负责图纸审核。建筑物以外的场地,应由项目部、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研究处理方案,进行必要的方案认证和局部试验。工作流程详见第3页流程图。
三、软土场地的设计要点
第6条 场地与景观设计要点
6.1场地设计:
6.1.1当软土场地项目用地确定后,应综合投资成本及工期等因素,尽快采取措施消除软土沉降。
6.1.2场地条件影响施工正常进行时,应对建筑场地采取抛石碾压硬化处理,但硬化处理层的材料不应对后期桩基施工造成影响。
6.1.3小区内行车道地基,可采用分层夯实碾压、水泥土搅拌法等地基处理方案。
6.1.4景观小品不应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与回填土之间,避免差异沉降引起开裂,基础宜采用级配砂石换填后做片筏基础。
6.1.5其它绿化区域,如没有特殊要求,可采用常规的分层回填夯实方案。
6.1.6挡墙及水系驳岸基础,应委托设计单位专项设计,提出地基处理方案。现场不应随意改变其受力状况,如增加景观堆坡高度、减小墙趾埋深等。
6.2围墙设计
6.2.1围墙宜尽量采用镂空铁艺等自重轻,抗变形能力强的建筑形式。
6.2.2围墙应在地下室与室外回填土交界处,及沿墙长每15~20米,设置变形缝。
6.2.3围墙上部结构应设置构造柱、压顶梁增加其整体性。
6.2.4围墙基础应采用整体性强的基础,如砼条基等,墙下地基可采用微型桩、级配砂石换填等方案。
6.2.5在景观堆坡等场地变标高处,围墙基础应落到标高较低一侧地面以下不小于500mm,并满足抗倾覆要求。
6.3景观施工图应与结构施工图叠图比对,景观工程结构图需经结构工程师审核,会签,方可交付现场施工。
6.4应考虑场地沉降对室外管网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如设置管道支墩、夯实管道沿线地基、设置柔性管道连接头等,或结合场地做地基处理。
第7条 结构设计要点
7.1 基础设计
7.1.1建筑场地未经处理,在选择桩型时应综合评价软土场地对桩基的影响。当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碎块状强风化岩、密实的碎卵石层,且桩端持力层以上土层均为淤泥质土层、淤泥层等软弱土层,不应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7.1.2单桩承载力取值时,应考虑负摩阻力的不利影响。
7.1.3灌注桩施工时,应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土层情况进行泥浆配合比设计,预防缩径。
7.1.4对采用天然地基的建构筑物,一般可采用换填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等地基处理方案,综合经济及施工条件等因素后确定。
7.2施工图结构说明:
7.2.1应提请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桩基施工及土方开挖顺序,避免施工因素对工程桩的不利影响,否则应对软土场地先行硬化处理后再施工桩基础。
7.2.2应对基础及基坑周边回填土材料、密实度做出明确要求。
7.3与主体相连的室外构筑物,如台阶、小品、花池、廊道等应从主体结构悬挑,变形缝设置在不影响建筑效果的隐蔽处。
7.4首层室内地面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地面,内配双层双向钢筋网不小于Φ8@150。
四、软土场地的施工要点
第8条 基坑支护施工要点
8.1软土基坑开挖容易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周边的建筑、地下管线。5米以上基坑应进行专项设计和专家认证,应包括止水帷幕、挖土顺序、坑底降水、基坑检测等技术措施。
8.2 软土场地的支护方案,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土钉墙支护,慎用锚杆、锚索等方式。对于6米以内的浅基坑,优先采用放坡或水泥搅拌桩支护,对于深基坑常用SWM工法桩、排桩、内支撑、双排桩等方案,以上方案应结合当地规范进行专项设计。各种做法如下图所示。
哔咔PICACG漫画
8.3基坑的土方开挖应严格按顺序、分段、分层进行,做到随挖随撑,对于不规则的大型地下室基坑,可采用分层盆式开挖方式。
8.4支护施工时保证周边地面无超载,采取有效的地下水处理措施,雨季施工要及时排水。基坑观测要对土体位移、孔隙水压力进行实时观测,控制在合理范围。
8.5基坑施工时应确保安全,通过加强检测,掌握地下水及基坑的变形趋势,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机制。对于基坑坍塌,一般均会有较大变形作为前兆,如果发现变形加速,应及时按照预案做好处置措施。发现有漏水事件的时候应及时采取止水措施,查找源头进行截断处理。
第9条 场地的处理方案
9.1软土场地通常表面伴随很厚的根植土和杂填土,场地处理及回填方案应根据目前现状和回填厚度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中,判定现有场地直接清表回填,或者是加固处理后再回填,应以预计“工后沉降”作为评判依据,工后沉降是包括软土沉降和回填土沉降两个部分(详附件文献)。对建筑总平图和施工总平图进行叠图分析,可以划分不同区域:
(1)对于小区行车道路所在区域,如预测回填后的工后沉降≤200,建议不进行软土加固,只需分层回填压实,否则建议对软土进行换填或加固处理后再回填。对于施工道路区域,一般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回填压实的方案。对于湿陷性黄土应按规范要求消除其"湿陷量"后再分层回填。
(2)对于施工塔吊、景观构筑物、泳池等位置,一般采用回填后打管桩、水泥搅拌桩、松木桩等方案。对于场地内的其它区域,一般采用分层回填压实的方案。
(3)施工场地的布置,一般应将施工道路布置在小区行车道相同的位置,以便预先压实而减少后期沉降。
9.2对于需要进行软土加固的区域,加固方法及估价(估价按10米深度)如下:
第10条 场地回填土施工要点
10.1场地应清表后回填,清表厚底≥200。下层填土宜采用碎石类土或砂土,其最大粒径不应超过每层铺土厚度的2/3,上层填土采用粘土、粉土或砂土,管道沟的回填采用细粒土。
10.2回填土的含水率控制在“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下图),含水率过大,应采取翻松或风干等措施,含水率过小时,应采用洒水润湿等措施。回填土应分层压实,分层虚铺厚度取400,如用12t以上压路机时取500,碾压次数不少于4遍。肥槽回填时可用小型打夯机或改装夯机夯实处理(下图),遍数不少于6遍。以上回填土压实后应采用普氏贯入仪(项目部购置)检测其密实度(下图),其控制指标:行车道≥90%,其它区域≥85%。
第11条 小区行车道路施工要点
11.1小区行车道是控制沉降的重点区域,应根据9.1条判定是否进行加固处理。对于较差土质情况,也可以增加一层土工格栅作为路基加强层(如图),用以提高路基稳定性。
第12条 小区人行道施工要点
12.1 小区人行道、花园小道、景观小品、小型水景、花坛砌体、假山置石等部位,一般荷载较小,允许地基有一定的变形,一般应采用分层回填压实的方案(详第10条),其基础如跨越地下室顶板的边界,应进行加强处理(如局部用砂石换填)。对于绿化区域的回填土,土质应满足景观设计要求,也应分层碾压,避免过大沉降哔咔PICACG漫画。
第13条 小区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要点
13.1 对于小区内的给水管、排水管、消防管,以及配套的检查井、水池、化粪池等,都应采取防沉降措施,并保证回填土分层碾压密实(详第10条),排水管下方设砂垫层,厚度≥200。所有管道应尽量集中布置,尽量减少埋深,给排水管道及其接头设计都应采用抗变形性能好的材料,跨越地下室顶板边界的管道应考虑其沉降补偿量≥200mm。
13.2 对于排水管伸出地下室顶板边界的,是其渗漏断裂的高发区,顶板上硬支点距边线≥600(如图),边界位置还应加设过渡井,并采取防沉降措施,在过渡井进水侧管道上方设置软质材料填充层(如图)。所有检查井和支管的连接应有马鞍接头,以增强管道的抗变形能力。
13.3给水管道和消防管道,在跨越地下室顶板边界位置,应增加一个弯道或设置不锈钢波纹软管,以增强管道的抗变形能力(如图)。